接下來的日子,小品牌心慌慌,大品牌勢如破竹。
日前公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白酒生產線已從限制類產業中被移除。
行業人士介紹,這一變化意味著針對白酒新增生產線的限制將被正式放開。
此前,白酒產業一直屬于受限制的一類,但如今的利好消息表明,套在白酒行業的緊箍咒終于被摘除。
但與上一個白酒黃金十年不同,當下白酒行業的增長已由上一輪的擴容式增長轉變為品牌分化下的擠壓式增長,高端酒企銷售額及利潤仍不斷提升,而部分區域及三四線酒業績增速則下降明顯,酒企業績分化加大。
總體而言,就是總量上是產能過剩,個別是產能不足。當一部分品質就產能被政策紅利釋放出來后,另一部分產能過剩酒企將面臨更大挑戰,甚至出清。
過去的產業發展指導目錄明確要求1999年以后白酒企業不得新增生產線,以及對白酒生產企業在項目立項、土地供給、技改擴能、準入許可、環境評價、金融、科研等許多方面的嚴格限制,
白酒“解限”,意味著白酒供給側改革拉開大幕,對能夠生產優質酒的優勢產區、名酒企業是極大的利好。
“長期不缺酒,但長期缺好酒”的現象也有望得到緩解。
而于高端市場而言,最大的影響并非擴產能,而是促進產區品牌提升,優化產區產能水平。
以茅臺、郎酒為代表高端醬香白酒品牌而言,為保證產品品質,其產能擴張多依賴自身技術的革新,過去數年的發展表明,即便沒有限制,其產能還是能通過優化等多種方式穩步提升。
此外,當產能擴張到一定程度后,大部分高端白酒會基于環境承載力、品控等多種考量,而選擇控產能,以及控制酒的銷售量。
但對于像赤水河這樣優質的產區而言,“解限”將有利于吸引優質資源、外部資本進入白酒行業。優質資本進入,將有助于建立良性競爭機制,推動白酒行業生產技術、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誠信體系、溯源體系等革新,以及淘汰落后產能。
如此,經過一輪產能出清和新勢力進入后,赤水河流域酒品牌整體水平將有望進一步提升。水漲船高,產區品牌進一步優化,也將進讓郎酒等名優品更加出眾。
于筑基市場,酒企可以借“解限”擴張產能,強化品牌輻射力,也能更好地走向全國。
如今,還以郎酒這樣的高端白酒為例,也是注重筑基,從高端一路向下布局,涵蓋中高低端三種酒品,形成了“一樹三花”(醬香、濃香、兼香)的格局。比如郎酒的戰略就推出過兼香小酒小郎酒、高線光瓶酒順品郎以及濃香的郎牌特曲。
這些名酒子品牌進入的也是白酒市場的紅海區域,本身該領域品牌繁雜、競爭激烈,品質良莠不齊,名牌進入,注定品質和品牌的優勢。
經過多年發展,很多名酒子品牌在細分領域都取得不錯了成績,小郎酒就在小酒領域創下了一年三億人都在喝的好成績。
“解限”后,有名酒基因和優勢的品牌,市場潛力將得到深層次地釋放,也會加強名酒陣營在全國市場摧城拔寨的力量。